专题
首页疾病专题**视觉特制专题 直击营销行业洞察活动会讯养殖学院产品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牛伪狂犬病
牛伪狂犬病
   牛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自然感染发生于牛、羊、犬、猫、猪、鼠及野生动物。病牛、带毒牛以及带毒鼠类为重要传染源。可经伤口、消化道、配种等途径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母体-胎儿途径垂直传染,牛伪狂犬病感染多与带毒猪、鼠接触有关。病牛的死亡率几乎可达100%。潜伏期3-6天,少数可达10天,发病后常于48小时内死亡。症状特殊而明显,主要表现为某部皮肤的强烈瘙痒。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一般呈地方性流行,以冬季、春季发病为多。
关键词: 手机版: 牛伪狂犬病
内容推荐
专题内容
  • 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呈球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8℃环境下可存活46日,24℃环境下存活30日,2%热火碱和3%来苏尔能迅速将其杀死,但对石炭酸的抵抗力较强,0.5%石炭酸中可存活10日之久。

  • 流行特点

    自然感染见于牛、绵羊、山羊、猫、犬、猪以及多种野生动物,鼠类也可自然发病。猪对本病有一定抵抗力,成年猪感染多呈隐性经过。实验动物以免**易感,小鼠、大鼠、豚鼠等均可感染。病畜、带毒家畜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猪和带毒鼠类是伪狂犬病病毒重要的天然宿主。牛只或其他动物感染多与带毒猪、鼠接触有关。感染动物通过鼻漏、唾液、乳汁、尿液等各种分泌物、排泄物排出病毒,污染饲料、牧草、饮水、用具及环境。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途径感染,也可经受伤的皮肤、黏膜以及交配传染,或者通过胎盘、哺乳发生垂直传播。

    病牛、带毒牛及带毒鼠是本病重要传染源。传染途径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体表伤口和生殖道感染。

    本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3~6天。牛只感染伪狂犬病多呈急性病程,体温升高达40℃以上。特征症状是在一些部位出现强烈的奇痒,常见病牛用舌舔或口咬发痒部位,引起皮肤脱毛、充血甚至擦伤。奇痒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鼻部、乳房、后肢。剧痒使病牛狂躁不安,有时啃咬痒部并发出凄惨叫声,甚至将头在硬物上摩擦。病变部位肿胀、渗出带血的液体。后期病牛体质衰弱,呼吸、心跳加快,发生痉挛,卧地不起,**终昏迷。死前咽喉部发生麻痹,流出带泡沫的唾液及浆液性鼻液。多于发病后1~2天内死亡。犊牛病程更短。

  • 病理变化

    病死牛只患部变化剧烈,被毛脱落,皮肤撕裂,皮下水肿、充血,肺脏充血、水肿,心外膜出血。组织病理学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脑脊髓炎变化及神经节炎。病变部位有明显的周围血管套以及弥漫的灶性胶质细胞增生,同时伴有广泛的神经节细胞及胶质细胞坏死。

  • 诊断方法

    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①病料采集:采集脑组织(中脑、小脑、脑桥和延脑)、扁桃体、肺脏、脾脏及淋巴结,其中脑组织是理想的病毒分离材料也可采集鼻咽洗液、患部水肿液作为病料。

    ②直接镜检:伪狂犬病病毒具有疱疹病毒的一般形态特征,病料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圆形或者椭圆形,中央为核芯,内含双股RNA,其外是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外层是病毒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突。

    ⑧分离培养:脑组织或扁桃体等病料研磨制成l0%病料悬液,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乐投游戏际单位、链霉素1000微克处理,离心取上清液用于接种;鼻咽洗液或水肿液离心除去大块沉渣,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即可用于接种。病料经绒毛尿囊膜接种9~11日龄鸡胚,4天后绒毛尿囊膜出现灰白色斑性病变,胚体弥漫性出血、水肿,因神经系统受侵害而死亡。也可将病料接种猪肾细胞、兔肾细胞及鸡胚成纤维细胞,可出现细胞病变,镜检于病变细胞内可发现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④动物接种试验:病料悬液经抗生素处理后,离心取上清液,皮下或肌肉接种家兔,每只注射1毫升。接种后2—3日,注射局部出现奇痒,家兔表现不安,摩擦或啃咬痒部,使局部脱毛,皮肤破溃出血,随后发生四肢麻痹,衰竭死亡。也可用小鼠或豚鼠进行接种试验。

    (2)血清学试验。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均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其中病毒中和试验敏感性高。

    类症鉴别:

    伪狂犬病常与李氏杆菌病、狂犬病等类似疾病进行区别诊断。

    (1)伪狂犬病与李氏杆菌病的鉴别。牛只感染李氏杆菌病后,一般无皮肤瘙痒症状。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多核巨细胞增多。病料镜检观察,可发现革兰氏阳性的李氏杆菌。病料悬液接种家兔,不出现特殊的瘙痒症状。

    (2)伪狂犬病与狂犬病的鉴别。狂犬病患畜一般有被患病动物咬伤的病史,病畜兴奋时多有攻击性行为。病料悬液皮下接种家兔,通常不易感染。脑内接种,发病后无皮肤瘙痒症状。

  • 治疗方案

    本病无药物治疗方法,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灭鼠是避免或减少本病发生的重要一环。一般认为猪为重要的带毒者,要严格将牛和猪分开饲养。牛发病后要及时隔离,并消毒被污染的环境。给健康牛注射疫苗,可增强牛对该病的抵抗力。

  • 预防措施

    主要消灭老鼠,不喂病鼠污染的饲料;猪、牛严格分开饲养;加强饲养管理,圈舍定期消毒;疫区内的牛每年采用牛的伪狂犬病鸡胚细胞氢氧化铝福尔马林疫苗,每头牛颈部皮下注射10毫升,6-7日后再注射1次,免疫期为1年以上。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封锁、隔离、扑杀病牛。厩舍、用具等用2%热火碱溶液消毒。

关键词:

1282 2014/9/10
上一篇:牛结核病
下一篇:牛瘤胃积食
热门图文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专题回顾
  • Copyright @ 2018-2023 rdrwr.com All right reserved. 乐投游戏网 版权所有
  • 豫ICP备13024023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21号
  • 免责声明 商务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QQ:80068959
  • 官方微信

  • 移动站